新闻中心
规范城市物流的三大迷局
时间:2015-5-22 来源:绿帆国际

  早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协会副会长崔忠付谈及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时曾表示,现在很多大城市交通拥挤、交通压力大,不允许大货车进城。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客车又不允许带货,导致现在路上跑的金杯面包车都是违法违规运营。一旦违规违法,执法部门就会罚款,这些款项又被摊到每一件物品上,致使物流成本上涨。
  事实上,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不少大中城市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自2011年4月1日起,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中心区货运汽车营运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开始实施。时隔一年后就贯彻落实《技术要求》召开产品推介会,足见北京市对提高城市配送车辆服务质量的重视。在《技术要求》贯彻工作实施方案中有如下描述:通过制定城市中心区货运配送车辆标准,可以提高车辆技术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货运车辆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可以规范车辆燃料限值,减少污染物排放;配送车辆的标准化是城市配送系统的组成部分,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车辆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然而,城市物流中的诸多难题会因《技术要求》的落实而一一解决吗?
  高端化:理想与现实接口在哪里
  为了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物流运输通行无阻、秩序井然,上海市早就开展了城市物流的规范化工作。上海市交管局货运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现阶段城市物流中的很多问题首先反映在车辆方面。承担城市物流任务的货运车辆在装备上与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物流发展不相适应,专用车少、普通车多,车辆技术水平总体较低,不适应货运市场细分和专业化高效运输的要求;同时,车辆尾气排放、外观标识等与现代化的城市均有较大差距。
  和上海有着相似困扰的北京,在《技术要求》中对货运车辆提出的基本要求、外观要求、车内要求、动力要求、安全要求、环保节能要求以及各细分车型的特殊要求等限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准入门槛。并且对于在2014年4月1日以后仍不能符合《技术要求》的城市配送车辆,北京公安、交通及运管部门将不予发放通行证和营运证。
  比如《技术要求》中对各细分车型提出了升功率、比功率(kW/t)的细节要求,比如封闭货车的升功率、比功率分别要大于等于45、30。而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能满足条件的主流车型不算多,要想达标,企业势必要在发动机上大做文章,由此将带来售价的提升,最终考验的是用户的承受能力。“大一点的企业或许能接受,但也会综合考量运营压力。小企业或者是散户的话,则会有相对较大的抵触,毕竟现在盈利空间大不如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流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从以往政策执行力度上看,到了规定期限后市场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车辆不会完全没有生存空间。”上述分析人士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就像现在偷偷运营的轻客、轻卡,也没有通行证或者运营证。”
  秩序化:正规军能否拖垮游击队
  从《技术要求》中可以看出,货运汽车分品类有着不同的运输范围,比如厢式货车中的保温车负责农副产品和食品、饮料等;冷藏车负责生物医药制品、食品、农副产品、饮料等;其他厢式货车负责货物配送、物品快递、搬家运输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认为,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程度较差,很多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在三种以上。而且现行法规对城市物流用车定义不明,制约相关物流服务开展。不少从事快递、城市配送的物流企业希望从交通管理上区分“客货混装”与“城市物流”,呼吁厂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为物流行业提供一种能在任何时间通行市区的专用车辆。这与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轻(微)型客车进行改装(如拆除后座以增大载货空间)的做法大有不同。
  业内人士林伟则认为,地方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多涉及本地经济利益,只有各方利益捋顺了,车辆技术规范之类的政策才有制定和实施的动力。不过考虑到市场上屡禁不止的以运输散户为主体的“游击队”,还很难说符合车辆技术规范的“正规军”有足够的能力取而代之。
  “我这辆车就算不上是封闭货车,说是客货混装也行。”5月28日,在丰台看丹桥附近,一位驾驶轻客的葛师傅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被抓住了也要罚,但大部分时候没事,只要不故意去中心区域就行。你说的《技术条件》我还没听说,不过就算实施了,我们也不一定没机会了。”
  规模化:管理严能否成就大集团
  在推介会上,各级政府部门对响应《技术条件》的商用车企业和道路货运企业予以肯定,并授予部分车企“突出贡献”奖,力图在车企、道路货运企业及政府之间营造出相互认可、和谐发展的发展氛围。
  如今物流企业已充分认识到降低购车成本并不一定实现运营成本有效降低,提升运输效率、控制燃油消耗、减少维修频次等才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物流企业采购更高端的车型、采用更科学的运营模式、配备更高效的管理体系。然而,对于仍将长期普遍存在的运输散户们来说,小打小闹养家糊口的理念短期内难以扭转,这也导致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市场阻力长期存在。
  以绿色物流为例。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立法限制运输业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提出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运输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而在国内,用某大型物流公司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说的多,做的少”。
  此外,过于追求平衡和严格也让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道路走起来很艰难。《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曾在北京奥运会前听闻通行证不足让物流公司有苦难言,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城市交通的某些管制措施与现代物流的发展相悖,造成客货混运现象屡禁不止。”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说,“货车在城市能否运营,不仅在于车辆的技术指标,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核发的通行证。通行证的发放始终无法放开,目前一家物流公司大约只有10%的车辆能在市区通行。”